- #
教你如何做:掌握四要点跳好蒙古舞
蒙古族舞蹈是高师舞蹈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们必须接受蒙古舞的正规训练,并达到一定的水平。作为一名高师的学生,怎样跳好蒙古舞呢? 我认为跳好蒙古舞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蒙古族的生活习性;了解蒙古族的舞蹈语汇;通过一定的学习从而提升到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蒙古族舞蹈,使学生全面掌握蒙古族舞蹈。以下是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几个步骤:
一、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生活习性和居住环境
蒙古族主要聚居开我国北方,世代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蒙古族是典型的“马背民族”,漫漫草地和茫茫大漠塑造了蒙古族男性勇敢、永不言败倔强、豪放、伟岸、剽悍的性格特征,穹庐的天宇之下到处是马背游子的足迹。典型的游牧文化和狂放的生活习俗,写就了男性不羁的个性。在他们的生活中,马是**可以信赖与可以依托的精神支柱。
二、蒙古族舞蹈语汇的训练及要求
肢体训练,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视作万里长征的第*步,它的目的就是要使训练者具备蒙古族舞的基本素质。就是全面掌握蒙古族舞的动态特征。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鲜明、*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因此蒙古族舞的肢体训练着重要求学生们在肩、臂、腕上下功夫。蒙古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之所以强调训练步骤的规定性,是因为各种外部形态的肩,具有肢体结构上的统一性,而这种统一性恰恰体现在肩的外部形态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衍生。在学习蒙古族舞的肩部过程中,必须记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在由易到难的艰苦实践中才能练就具有丰富表现力。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碗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从零开始,还应注意一点,就是学生自身对舞蹈本体的肢体体验,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作为学习者他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马步的训练是一种特性的动作,是腿与脚与上身相结合的模拟性训练,它不仅可以使舞者脚下灵活敏捷,具备完成技巧和跳跃的能力。在训练当中要求学生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
三、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蒙古族音乐,自如掌握蒙古族舞蹈的节奏
节奏表现在所有的艺术中,尤其是在表演艺术更为显著。在舞蹈中,节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础。因此处理好蒙古族舞蹈的节奏,是为了凸出蒙古族的精神气质。并且,它可以视作是舞技意义上的再升华。在掌握了蒙舞的基本动态并对蒙古族气质有一定的认识后,下面的任务就是学会恰到好处的处理节奏,力求把蒙古族舞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表演尽善尽美。如果说,肢体训练是形式意味上的奠基,把握气质是内容方面的补充,处理节奏则是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对总体表演水平的圆润。处理节奏,标志着舞者对肢体的把握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准。作为一名舞者在跳蒙古舞时,必须不断体会力量,动作的对比与幅度的快慢,不断圆润舞技,深化舞蹈意识。具体来说,在舞蹈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聪明的舞者以恰到好处的节奏去构造舞蹈,正如调整呼吸以使生命稳健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学会从舞蹈本体上下功夫,也要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充满节奏韵律的生活的关照,都是修炼节奏意识的必要手段。
四、把握气质——动态特征在情感面上提升
在掌握了蒙古族舞的基本动态以后,教师要求学生需要对此种只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就蒙古族舞来讲,是对风格美的外部形态的蒙古族精神化。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同学们要把握这种气质,如果从环境因素来考试,当然*好能把自己置身于“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中去生活、去体验。正如贾作光老师一样,在表演时的投入,恰到好处地把握情感。我想,每一个学生应该从学习、关注直至体味草原文化开始做起。只有当蒙古族的草原文化意识在表演者的思维的内部扎根,学生们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那一个”蒙古族气质来。事实上,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一边跳着某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在演绎着某个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相关,并体现出该民族的情感特征。所谓“气质”,我想给学生加强蒙古族文化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对蒙古族民间舞蹈中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它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例如蒙古民族对鹰和大雁有特殊的感情,将其视作吉祥、理想、生命的象征。那么,学生通过书本上的知识了解到关于它们的某些生活习性后,就应该关注由这些生活习性出发的,与该民族的生命意识相关的东西,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在蒙古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具备着一定的文化内涵。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另外还要多看、多听、多学、多想、在心理结构内部建筑一个蒙古族文化的实体,这样,表演时对蒙古族舞蹈的气质把握就能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综上所述,要跳好蒙古舞,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必经过以上这些阶段:认真学习,脚踏实地的进行肢体训练、动作节奏处理和气质培养的技术把握。通过以上分析,这几个境界是层层递进关系,后者前者的升华,前者则因为某种基础性对后者的训练形成一定的实践规范,各种学习都要稳扎稳打,不可偏废。我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的学生们只要肯下功夫,并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训练,个个都能成为舞台上的“天子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