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力资源管理师经验:“鸡血培训”可以成就优秀企业家?
一段丹东阿里郎饭店员工鸡血培训的视频被曝光。在视频里,妹纸们都像打了鸡血一般,剽悍霸气。起初一个个穿戴整齐的妹纸们,最后都激动得发型凌乱。在接受跌倒马上爬起的特训时,心酸的场面,看得旁人都落泪了。网友纷纷表示鸡血培训洗脑毁三观了!中国人的“鸡血培训”认识——洗脑毁三观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用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个人的性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情。1971年,津巴多在主持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中,通过专门测试挑选了征募来的受试者,即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这些人被随机分为狱卒和犯人两组,接着被置身于模拟的监狱环境。实验一开始,受试者便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努力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到了第六天,情况演变得过度逼真,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经变成残暴不仁的狱卒和心理崩溃的犯人,一套制服一个身份,就轻易让一个人性情大变,甚至远远超出了实验设计者的承受能力,原定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宣告中止。 2007年,津巴多教授第一次出版《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一书,详细披露了这个实验,并结合从该实验到美军虐囚案30多年来的社会现象,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彻地解释了“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鸡血班的教学基础首先就是干掉你原有的真实角色:在这里你只能叫“九宝”,你所有的错误都会株连另外几个陌生人甚至一名无辜的小姑娘,除了一名微型团体操的成员之外你什么都不是,你连讲个隐私博取同情挣点积分的能力都没有。在这个基础上,所谓的鸡血训练其实已经初步具备了“集中营”的一些特征。“鸡血培训”真相?
我们所看到的对于参加过鸡血培训的学员的描写确实是单调得可怜。记者们更喜欢高高在上地描写他们的那种“集体无意识”的迷幻状态,仿佛这些人们近似于愚昧、憨傻、痴呆,而忽略了具体的每一个人—他们到底是谁?参加过鸡血培训班学员的特征:大多数鸡血培训班学员处于“中产阶级”经济水平,有房有车有投资;偶尔也会有大大小小的富豪级人物误打误撞加入;小企业主或者小企业主的配偶居多;最常见的是饭店、美容院、各种连锁企业的加盟商、中小型工厂的老板,大部分都是自己创业的;60后是主流,70后 次之,但是80后很少了。其中,大多数人来自二三线城市,在当地都是有点小名气的“能人”、意见领袖。这些人都有参加同类型的鸡血培训的经历,大多数人经常会出外参加各种培训班、训练营。
所以,你可以看到,这些参加过鸡血培训班的主流学员们不是傻瓜,不是失败者,都是跑码头拜山头江湖上闯过来的人物,甚至都几乎可以贴上“成功人士”的标签了。
鸡血培训戳到学员软肋一:单轨制的生存方式已经掏空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随便去问50后、60后甚至75年前的商界人士们,问问他们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我相信你会看到,超过80%的人是没有什么持续稳定的个人爱好的,每一天都是在超长工作时间、两三场应酬和无数周旋中度过。对于那些有个人爱好的少数派来说,最常见的爱好是:户外运动,因为很多大佬都在玩儿这个,潜意识里是一种成功学标签,而且可以借此远离家庭;收藏,津津乐道的是藏品的价格高低而不是其美学特征,甚至有些人最早钻研收藏是从给官员送礼开始的;运动,比如高尔夫,大多数也是从应酬开始,但是的确有人为之着迷;旅行,大多数时候跟豪华旅行团或者考察团走,不愿意自己操心行程。
这批人的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肝部疾病最为常见,各种原因的睡眠障碍比比皆是。他们最主要的假期就是春节,而且基本上除了年三十到初二这3天之外,从腊月进小年开始就是每天轮流宴请各种关系单位。曾经有一位年轻的总经理算过,在整个正月里,他差不多要喝掉30公斤左右的白酒或者烈性洋酒。大部分人跟配偶没太多话讲,还有一部分人对婚姻生活感到抓狂,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外关系(或长或短)很普遍,但是离婚的比例并不高。所谓的“朋友”大多数是生意上还算聊得来的一些人。会看书或者杂志,但仍然是以商业实用的为主,机场书店是他们最主要的买书场所,不大看“闲书”,除非腰封上写着“看盛宣怀如何驾驭政商之道”或者是“郭台铭的枕边书”、“如何带出狼性团队”。
简言之,他们的生存方式是完全单轨制的,永远围绕着“生意”或者“钱”这一个主题来打转。这种生存方式决定了他们很难静下来面对自己,他们的物质世界是嘈杂的,精神世界则更加扰攘不堪。以钱作为人生的标尺时,无论财富多寡,都让他们悲催地发现,永远有更大的刻度在自己之上。他们认为自己压力很大,但是对于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自己的压力这件事,却没有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觉得自己仿佛“天降大任”,但是也奇怪这么有意义的事儿怎么越干越没意思?对他们来说,在取得了第一次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后,摆在面前的巨大课题,其实不是“怎么干”,而是“怎么活”。
所以,鸡血班的教学方法给了他们一个巨大的宣泄出口,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自省、不需要纠正,给你一个封闭的环境让你尽情发泄负面情绪,甚至暗示鼓励你的表演型人格的发作。本质上来讲,这和去一次豪华桑拿蒸出一身大汗,觉得“很爽”并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