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教有风险!坑娃!坑娘!坑爹!要多坑有多坑!

  早教,一个当下的社会热词。然而,“早”到何时、“教”些什么,则一直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道难题。
  现在一些媒介宣传的育儿方案几乎都在宣扬这样的理念,如果不在0到6岁时抓紧时间开发智力,如果不在上学之前就初步掌握心算和外语,如果不用古典音乐天天抚摩孩子的耳朵,孩子就不能变得聪明快乐等等。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颇为迫切。于是乎,什么“少儿舞蹈班、少年音乐班”“智能强化班”“超常儿童培训班“,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少儿阶段学习过各种课程。
  但,太早对孩子进行早教,真的好吗?
  我们都知道,宝宝的成长就像万物生长一样,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固然重要,但别忘了,马克思的哲学也告诉我们,决定事物最终发展的因素是内因,也就是说,宝宝的成长有其生命内在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路要一步一步走,提前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或是按天才的标准来培养宝宝,就像寓言故事揠苗助长一样,不仅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所以,父母们是时候理性看待早教问题了!
  一、父母对早教的认识误区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做什么都讲究赶早不赶晚,这点在教育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孩子的快乐童年,必须让步于升学和考试,“宁可童年受累,不能老年遭罪”。“学作文、学英语、学钢琴、学书法……为什么要给孩子安排这么多补习班?因为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逼着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阴影下,快乐是不是与孩子渐行渐远?
  萱萱(化名)告诉记者,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父母拴在“早期教育”的战车上。课余时间父母给她报各种各样的班,要求她必须去学,不去,或者去了学不好,再或者做不完的作业,回家就是会挨骂。学习上妈妈的要求也是班级前十名。究竟为什么对女儿这样做?作为家长的李女士像记者解释说,“孩子在学习阶段*重要的还是好的习惯和*。“平时她经常会拿自己的孩子和周围年龄相同的孩子比较,以便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落后。现在的人都是坐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现有的高度上跳,就能够得着更高的东西。所以补习班当然要报,”看着别的孩子学这又学那的,自己的孩子当然不能落后。”
  王女士说,邻居的小孩只比自己儿子大一岁,可人做家长的不仅为小孩报了幼儿园的画画、算术、英语等兴趣班,而且到青少年宫去报了好几个班。邻居的孩子已经上了培训班,自己孩子不上,万一考试差了该怎么办?所以,“我的孩子16个月起就进入市区某早教机构接受教育,后来转入某幼儿园早教班,一直到现在。”
  要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
  “不能叫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耐人寻味。乍一看,会以为孩子的起跑点就是从优质胎教、优质亲子教育、优质幼儿园,区重点小学、市重点初中、省重点高中直到重点大学……好像如果孩子在这样一条起跑线上,就有极大的可能成才。市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咨询师白容容分析道,“一句也许不错的话语,如果过分强调,或者运用不当,就会让事情走向反面。”对孩子揠苗助长,过于迷信早教,不按教育规律和孩子兴趣过早、过度开发,会令孩子对学习抗拒,也扼杀了孩子童年,对孩子未来成长和心智发育会产生深刻影响。
  漫漫的人生之路,关键的节点很多,过分强调某一点都是不合适的,人生处处都可看做新的起跑线。再说了,即使暂时落后又有什么要紧,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失败是成功之母。家长的目光不能只盯在“起跑线”上,每个孩子,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有其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因此,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适合的”才是“*好的”,“适合的”才能以其自身的价值为别人所认可。如果不顾及孩子的特殊性,把本来不该附加在他们身上的东西全都附加在他们幼嫩的肩膀上,一味挤压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那必然事与愿违,从而产生拔苗助长、南辕北辙之流弊。
  二、早教悲剧:1岁听古诗 3岁不能言
  提前“开发智力”,可能遭遇“后劲不足”。在最近的“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专家章依文提醒爸妈,培养宝宝要遵循大脑发育规律,而不是盲目地、过早地施加学习压力。
  案例:宝宝智力开发过度 1岁听古诗3岁不能言
  临床中,章依文医师发现,不少父母热衷于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施各种各样的教育,认为越早开始学习,就能越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结果,她在门诊中就见到这样一位焦虑的爸妈:孩子不满1岁时家里就开始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如念古诗、讲故事给孩子听。2岁时,爸妈开始对孩子讲英语,希望培养孩子的“语感”。但如今,孩子3岁多了,连一句完整的话也说不清楚。
  三、早教有风险,在送孩子上早教班之前,父母需要知道的事
  强化早教孩子会变“笨”
  早期教育是父母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但如今的早教越来越片面化,逐渐步入误区。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本市和外地60名3-4岁儿童进行的早教效果抽样调查发现,接受过强化早教的孩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不仅创造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加强反而减弱,还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爱心品质。负责调查的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期教育除了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强化早教让孩子失去正常能力
  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重要的时期,最初的身体素质、智力发展、个性品质的形成都从这时开始,因此目前家长们已经越来越看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近期,市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对儿童早期教育效果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中,专家们共选择了60名3-4岁的儿童,为了增加可比性,除本市的20名儿童外其余40名孩子均来自外省市。这40名外地儿童中,有20人0- 3岁期间在专门的早教机构接受了特殊教育,有的孩子在3岁时就已经达到了4岁孩子才能达到的知识层次,其余20个孩子则没有进行过这样的专门训练。而天津本市的20个孩子也都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
  通过对比脑象图后发现,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大都很有爱心、心地善良、懂得包容别人,而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20名孩子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数则只有前一组的一半儿;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的孩子逻辑记忆能力是进行过特殊早教训练孩子的一倍,说明强化早教非但没有增强孩子们的逻辑记忆能力反而大大减弱了逻辑记忆功能;右前脑能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具有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备的驾驭能力以及再学习的能力等,将外省市两组孩子左前脑和右前脑的脑象图进行对比后没有任何差别,证明强化早教并没有增加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最后,专家把这些结果和本市孩子进行对照证明,没有进行过特殊早教的天津和外地孩子情况基本没有差别,同样具有爱心强、逻辑记忆能力强、创造力学习能力并没有降低的特点。
  3岁前孩子背诗识字都是“徒劳”
  负责这次调查的儿童医院体检中心脑象图室杨俊丽主任表示,早教的含义是广义的,既包括感知、语言、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但现在有不少家长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智力技能教育,认为孩子会背诗词、念字母表,背得越多越好。
  其实,这对婴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调查已经证明强化早教并不会增强孩子的逻辑记忆能力,也没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孩子大脑在3岁以前的记忆只是机械记忆,家长常常以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能说会道、背诗词、数数为骄傲,其实孩子这时并不理解一个词一个数代表的真实含义,只是一种短期机械记忆,如果不定期重复,就会很快遗忘,而且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记忆力,也就是说孩子记住的东西并不比同龄人多。等到上学后,这些所谓的优势就会遗失,他们会重新与同龄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以前记得东西都白学了。
  调查还表明,孩子在经受过特殊早教以后变得没有爱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别人。这是因为家长、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灌输知识时会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成年人间才有的竞争等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比方说,都在一个班里上课,家长往往告诉孩子要多表现,多和老师亲近,想办法让老师喜欢自己,不要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竞争、互相争宠的观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造成爱心减弱、心地狭隘。其实,0~3岁的孩子除了早期的智力开发外,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家长不能把孩子某方面的技能来代替早教培养,期望过度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四、切记!千万别让孩子太早学这些
  (一)学走路 正常时间:1岁左右
  过早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形体发育: 婴儿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过早让宝贝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胖孩子更不要过早学走路。
  2、影响孩子学习爬行:我们都知道爬行练习对孩子的发育有非常多的好处,如果让孩子过早学走路,孩子就不愿意爬行而选择走路,这样就错失了宝贝爬行练习的黄金时期。
  (二)学单排轮滑 正常时间:7岁以后才适合学单排轮滑
  过早的危害:
  1、腿部易导致变形:由于单排轮滑需要将双腿向外侧撇,7岁以下的孩子骨骼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导致X形腿;7岁前可以学双排轮滑。
  2、容易受伤:玩轮滑时腰部、膝盖、脚踝需要用力支撑身体,一旦用力不当,这些部位非常容易受伤。因此,一般情况下,12岁以下儿童慎玩轮滑,要有专业人士指导,且不适宜长时间玩轮滑。
  (三)如厕 正常时间:1岁半到3岁之间
  过早的危害:孩子在两岁左右,膀胱功能发育逐渐完善,神经系统渐渐能够控制大肠、膀胱和肛门组织,这时他才能明白想上厕所时的身体感觉信号,才可能会提前告诉家长。因此,大小便训练*好从这时开始。很少有未满18个月大的宝宝神经和肌肉发育程度能达到进行如厕训练的程度,太早训练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相反,如果在孩子还没有做好心理上和情绪上的准备就进行如厕训练,只会让他感觉有压力并引发他的反抗心理,进而导致其拒绝使用坐便器,甚至长期受便秘以及焦虑等问题的困扰。所以,一般幼儿的如厕训练应在18-36个月期间进行为好。
  (四)骑脚踏车 正常时间:5~6岁开始
  过早的危害:幼儿的骨骼正处于发育阶段,而肌肉的力量又很弱,骑儿童车时,下肢要费很大的力。如果腿长时间处于肌肉紧张状态,同时也让下肢的骨骼长时间受力,对骨骼的生长发育不利。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儿童三轮车,两个脚踏间的距离变宽,而座位距脚蹬间的距离又过长,有的车不能调整这一距离。这样,当幼儿骑起来时,脚及下肢非常用力,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两膝内侧突出膨大,两下肢过度向外展开,形成“X”形腿,甚至有的孩子形成内八字脚。
  (五)绘画 正常时间:孩子1岁半以后才开始画连续的圈,两岁半前圆圈封口。而8-9岁以后,就可以进行绘画技巧学习
  过早的危害:孩子画圆其实是涂鸦的一种,这是孩子的自发行为。不要提前教孩子画圆以及其它图形,否则很可能会阻碍孩子的创作热情以及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孩子到9岁左右,进入“视觉写实”阶段,这个时候孩子观察事物的视角与成人接近,此时学习绘画技巧比较适宜。9岁前,尤其是6岁以前,孩子处于“感觉写实”阶段,此时画的是心中所想。孩子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心中的感受和发现。如果过早教授孩子学习成人的绘画技巧,可能会阻碍孩子创作的热情,也不利于想象力的培养。
  (六)学钢琴 正常时间:学龄(6岁以后)
  过早的危害:
  1、不利于孩子手部的发育:学前儿童由于骨骼、关节还未完全发育成熟,过早练习钢琴,不利于手的发育。
  2、挫败感可能远远高于成就感:学龄前的孩子在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意志力等方面都较6岁后的孩子弱些,接受正规的钢琴教育对大多数的幼儿来说,会是一种比较大的挑战,挫败感可能远远高于成就感。
  五、早教不能急功近利
  “2岁至6岁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成长可以分成若干个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
  探索阶段(约2岁前后)
  正确:主要锻炼孩子们的五感,教会孩子用看听闻摸尝来感知事物,使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锻炼。
  误区:生怕孩子磕着绊着,特别是一些由保姆带养的家庭,孩子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仿佛都由大人刻意安排好的,降低了孩子主动接触新事物的本能与兴趣。
  表现阶段(约3岁前后)
  正确:把想象到的各种事情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表现能力、动手能力有所提高。
  误区:*常见的问题几乎都集中在让孩子去背唐诗、认字甚至学外语,这反而会限制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感知生活,也不利于他们表达丰富的情感。
  理解阶段(约4至5岁前后)
  正确:让孩子们从以前偏重于对五彩的认识,转向淡彩结合甚至纯黑白颜色的水墨画学习,这对提升他们的感官品质会有很大帮助。要有意识地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行为上能动静结合,而且对一些可能枯燥乏味的色彩、图形也要有一定的关注能力。
  误区:孩子缺乏安静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对应当关注的事物不能收放自如,放任自己的情感与喜好。
  逻辑阶段(约在学龄前一年内)
  正确:体验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水彩、油画、雕塑、建筑等,使孩子的艺术鉴赏和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误区:急于与小学教育“接轨”,将一年级的学科知识下放到这个阶段,让孩子开始为作业而苦恼。
  所以说,目前社会上对早期教育的认识要有所改变。早期教育应该更偏重亲子教育,开发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能力,而不是单纯让孩子背书、数数。家长们要注意观察,比如说到动物园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让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么不同,耐心地给他们讲两种动物的形状、运动方式、吃的东西和玩耍的方式。 带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发芽了,是绿色的;花开了,是红色的。孩子的眼里什么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兴趣去观察,只是这种观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据孩子的身心自然发展规律,和孩子多沟通,让孩子多活动,多动手用脑,游戏和快乐才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构成。
  来源:家庭早教、新民晚报、搜狐母婴、新浪育儿、营口晚报
 

我的位置: 首页 早教有风险!坑娃!坑娘!坑爹!要多坑有多坑!